地西泮注射液具有镇静、催眠、抗焦虑和中枢肌肉松弛作用,被广泛应用。但临床应用该药物时,仍存在具体操作的误区和问题,地西泮注射液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,也不能完全听凭经验使用。
说明书上的用法未提及「肌内注射」,但临床上医生常?;峥∧谧⑸涞囊街觯凰得魇橹兴湮刺峒熬猜龅巫?,但临床一直这样用的。本文就地西泮注射液使用方法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。 地西泮注射液 地西泮微溶于水。 注射液中含有大量的丙二醇、乙醇、苯甲酸和苯甲醇等有机溶剂,以及少量注射用水。 因为含有机溶剂,刺激性较大,可引起疼痛和血栓性静脉炎。 静注时应防止药液漏出静脉外。 必要时考虑静脉注射后,立即输入生理盐水冲洗,以减少血栓的发生率。 地西泮可以肌注吗? 地西泮注射液说明书用法和用量中只推荐了缓慢静脉注射。由于地西泮脂溶性高,肌内注射后吸收不规则且慢,也不完全,而且容易产生硬结,说明书未推荐肌内注射的用法。 因地西泮注射液一般均含苯甲醇作为止痛剂以减轻注射区疼痛,苯甲醇肌注可引起儿童臀肌挛缩症的不良反应,含有苯甲醇的所有药品注射剂均要求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。 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为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。 临床诊疗指南:癫痫分册(2015年修订版)推荐的药物治疗流程见下图。 给药途径:静脉注射。 给药剂量:0.3mg/kg(最大10mg)。观察5min,仍发作可重复1次。 开始静注后地西泮迅速经血流进入中枢神经,作用快,但转移进入其他组织也快,作用消失也快。 注意事项:静注宜缓慢,成人每分钟2~5mg。速度过快时可引起心血管抑制和呼吸骤停。 地西泮能否静滴? 地西泮注射液说明书未明确是否可以静脉滴注。但相关文献指出,地西泮注射液也可以用至少25倍以上输液稀释后可进行静脉滴注,这也是临床一种常用的注射方法。 2022年版《终止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的专家共识》认为可以静脉滴注,推荐的用法用量如下: 成人癫痫持续状态静脉用药时可考虑首剂10~20mg静脉缓慢推注;如无效,5min后可再次静脉推注;若有效(癫痫发作停止),则用80~100mg地西泮加入5%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(12h)。 地西泮注射液绝对不可直接加入莫菲氏管中。 需要说明的是,如果稀释溶媒量太少,容易产生浑浊。分析地西泮产生浑浊的原因,地西泮注射液采用的是混合溶媒,地西泮在水中溶解度很低,制成水溶性注射液需要加入丙二醇、乙醇等有机溶剂起助溶作用,如果稀释用的溶媒量过少,由于溶媒组成改变,使地西泮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结晶,产生浑浊。 因此作者推荐: 使用0.9%氯化钠注射液进行25倍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。稀释过程中注意振摇均匀,室温放置不宜超过4h。 PVC材质输液容器可吸附50%以上的地西泮,地西泮溶液应放置在玻璃或聚乙烯材质的输液容器中。 特别提醒:地西泮注射液中含有乙醇,与头孢类、甲硝唑、替硝唑等抗菌药物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。 地西泮注射液的溶媒选糖还是选盐? 关于溶媒的选择,查阅中西药物配伍禁忌表中,地西泮注射液与 0.9%氯化钠注射液、5%葡萄糖注射液、 10%葡萄糖注射液可以配伍。 有文献对稀释后的药物进行含量测定显示,地西泮注射液在0.9%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性优于葡萄糖注射液。因此,临床稀释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时,优先推荐选用0.9%氯化钠注射液。 什么是地西泮注射液的正确注射方式? 1、需要紧急控制症状时,推荐使用原液缓慢静脉推注方式给药,但速度过快时可引起心血管抑制和呼吸骤停,需严格控制速度: 成人每分钟2~5mg; 出生30d~5岁,每2~5min0.2~0.5mg; 5岁以上儿童每2~5min1mg。 并且静注过程要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情况。 2、不需要紧急控制症状且可以耐受50mL以上液体量时,推荐使用0.9%氯化钠注射液进行25倍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。 稀释过程中注意振摇均匀,室温放置不宜超过4h。 3、孕妇、妊娠期妇女、新生儿禁用,儿童禁止肌内注射,成人不推荐肌肉注射。 4、聚氯乙烯(PVC)输液器材对地西泮有吸附作用,故尽量不采用 PVC 注射器及塑料器。所有溶液都应新鲜配制,同时配伍和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溶液澄清度,采用非 PVC 管材的精密过滤输液器。
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,小女孩出生时...
双手皮肤干燥、老化,接触水后皮肤变白、脱皮,水干后...
来源:村医导刊 □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...
5月8日,发表在Cell子刊《Cell ...